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分你一點.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分你一點. Show all posts

Monday, May 14, 2012

《家政婦三田》

最近又再開始看日劇了。日劇始終還是給到人驚喜。開始的時候覺得很特別,然後覺得很搞笑,最後覺得很感動。

儘管日本經濟衰退、儘管日本天災不斷、儘管政局不穩定。儘管過去那種哈日潮已被凶猛哈韓潮擊得節節敗退。可是,還是很喜歡日本哪,這個奇怪特別的國家。

套《Monocle》一句:

Make no mistake, when it comes to retail, hospitality and other service concepts, Japan is still the epicentre of inspiration for the entire region - for the less creative it offers an endless source of ideas to steal and for more upstanding entrepreneurs and investors Japan provides a rich feeding ground for business to franchise or license. 

頑張ろう、にっぽん!

《家政婦三田》




ⓔⓝⓓ


Friday, June 03, 2011

獎學金給誰? by 鄭丁賢

不好意思,最近很不productive。不過,看見好東西還是要分一點給大家。

其實那些家長和學生要生要死是情有可原啦。畢竟,不擁有“我拿8A人拿8A,為甚麼我沒奬學金人有奬學金”這種想法大概是聖人才會接受。

不過,僅僅以“有8A”就有資格拿奬學金,醬就大錯特錯啦。我一直以來聽到的呵都是“品學兼優、文武雙全”的學生才能拿奬學金,有時候啊,還要考慮家庭環境的因素。不是說你拿9A10A就比8A有資格的。

呃,不過,最大問題還是公共服務局啦。如果一直有標準地遴選奬學金得主,那麼那些拿不到的人不就只能怨天怨地怨運氣都不會怨到新聞頭條那裡去。

雖說取消SPM奬學金是好,不過,應該有個助學金啦,畢竟窮苦學生都是想著十年寒窗一舉成名。如果沒有錢繼續讀大學,那有資格有心讀碩士、博士都是無法實現啦。

☁ ⋯⋯⋯⋯⋯⋯⋯⋯⋯⋯⋯⋯⋯⋯⋯⋯⋯⋯⋯⋯ ☁

作者:鄭丁賢
原載:星洲日報評論 - 獎學金給誰


獎學金風波告一段落,滿意也好,不滿意也吧;又是一年。

這個課題讓人厭煩。一位朋友每年都要處理這些永無止境的申訴,我佩服他的毅力,卻也體會他的痛苦。

乘著課題平息,大家可以冷靜思考,把視野提昇到種族層次之上;也讓我講一些很多人不喜歡聽的話。

對不起,不是只有公共服務局才有問題;一些家長和小朋友,也有問題。

獎學金本身,是更大的問題。

公共服務局的毛病,大家都清楚,無須多說;官僚主義和政治力介入,把簡單的邏輯,搞成複雜的微積分。

至於投訴的家長和學生,當然很多是據理力爭,情有可原。

但是,一些卻無法讓人苟同。有者來勢洶洶,有理無理都不饒人;有者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彷彿世界末日。

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都把獎學金和學位當成一種特權(privilege)。

如果拿不到、拿太少,或者拿到自己不喜歡的,就是政府欠了他們,國家和社會辜負了他們。

這是犯了概念上的錯誤。獎學金不是特權,而是社會的共同財富。

社會資源,你我都有份。因為資源有限,給了你一份,其他人就少了一份。

大家同意把其中一部份,拿來作為獎勵和協助,這是一種共濟的精神。

享有獎學金,並不是一種權利,更不是特權;如果它是權利,那麼,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有一份,就好像每個人都有權利投票一樣。

既然其他人願意把自己的一部份讓給你,就要有符合群體期望的條件。

很不幸的,我們把SPM得到多少個A+,作為惟一的條件;這種條件,缺乏合理的根據,甚至有點可笑。

SPM(大馬教育文憑)只是完成中學階層,在SPM考到優秀成績,顯示這個孩子能夠讀書,懂得考試。

不過,這不表示這個孩子擁有最好的發展潛能,更遑論他能夠回饋社會。

在歐美日教育發達國家,獎學金提供給中學畢業生,絕無僅有,除非是天才學生。要拿獎學金,先唸完一年大學再說,那也限於少數。多數獎學金是提供給碩士生和博士生。

大馬應該重新擬定獎學金架構,取消所有SPM資格的獎學金,更廢除SPM的海外獎學金。

讓這些孩子完成STPM、大學預科,或是大學基礎(foundation)、A水平等課程,如果他們有能力獲得世界百大大學,如牛津、劍橋、哈佛、耶魯的錄取,才應該得到獎學金。

此外,更大部份的獎學金,應該留待國內外大學畢業,學術資格更充實,人格更成熟,能夠深造碩士和博士的水平,方宜申請。

這才是獎學金的意義。




ⓔⓝⓓ

Saturday, May 21, 2011

賜我鈍感力

最近擺超多烏龍。不過,多得今天的烏龍,我原本的事情不能辦,然後就順道到Bugis 的National Public Library 去看書。

Oh my 天,多久沒有看書了,又是兩三個月的事情了。

進到圖書館,卻不知道看甚麼書,可悲,心裡竟然沒有任何書單。後來,想到之前看別人介紹的一本書--《鈍感力》(作者 :渡邊淳一),自然就找它了。

pic source: 豆瓣讀書

這是一本教大家如何在生活中降低敏感度的書。降低敏感度?是的,敏感度,或照作者的說法就是“鈍感力”強的人工作順利,健康較優,連婚姻也好維持。說白了,其實就是勸導大家在瑣碎的事情上不要鑽牛角尖,免得讓自己費神。

其實書也沒有真的“教導”讀者如何放鬆,不過是舉出很多例子讓大家看到鈍感力的好處。比如,在公司被老闆痛罵,鈍感力好的人就隔天忘記不愉快經歷,繼續上班。而耿耿於懷的人就可能請假休息,越休息越不想上班,最後甚至辭職。又,夫妻一起生活,免不了開始發現對方的生活的壞習慣,如果不對這些東西降低敏感度,那口角多了,最後可能還鬧到離婚。

其實,這也不是甚麼新概念。不過,偶爾時間久了,未免會忘記這種簡單的生活智慧。

當然,最重要的點是在適當的時候選擇敏感,要不然的話跟與世隔絕的生活沒甚麼兩樣。


p.s.:想起星期五工作發生的事情真是讓我練習我鈍感力的好時機。話說因為某些設備出了問題而我又急著要用,然後我email “勸”負責人(語氣是重了點點,不過是“strongly suggest”)及時通知員工以便大家能適時安排工作避免用該設備。結果他打電話給我說那是意外,沒有辦法預知事情發生而事先通知大家。我再一次重申我的話,就是在事情發生以後立刻通知大家。後來雞同鴨講,我就說算了謝謝他通知。誰知道後來我看見他也有回覆我email,內容和電話中說的東西一樣,可是,xxx,竟然c.c. 給我老闆。原本我還想email 向他道歉,說電話中我語氣可能重了些,請他不要放在心上。好啦,他把事情搞大就好啦,我也懶得理他了。只是納悶,如果知道有改進空間,為甚麼要跟我解釋這麼多而不去實行。就算你解釋到再有理,你也難咎其職啊。也罷,選擇遺忘,請賜我鈍感力~~~

ⓔⓝⓓ

Saturday, April 16, 2011

黃色笑話

兒童不宜:

男友光著身體照鏡,說;“噢,如果下面那條好像大腿一樣粗就好了。”

女友回答說:“如果是真的,我會勸你做切割手術。”

男友:“為甚麼?”

女友:“哇,生腫瘤生到這麼大顆還不要切掉啊。”

ⓔⓝⓓ

Thursday, April 14, 2011

【同公仔做手術】

先聲明,這篇是名副其實的“人寫我又寫”。

其實,幾個禮拜前,小新在瀏覽一些怪怪的玩具。我也有看到,當時覺得很特別,可是也沒想到要post 來介紹。今天,又在Adman's Rants 廣告風涼話的blog 看見。所以,就來介紹介紹啦。

不多講,放照片就好。照片都是從作者Jason Freeny 的網頁拿的,有興趣可以到他網頁看看咯。


Thursday, April 07, 2011

你是可以被取代的 by 老占

我一直以來都覺得做東西最重要莫過於責任感。以前當社團執委的時候選sub-committee 的時候就一直很強調這點。你沒有能力不用緊,你沒有學過這個東西也不用緊,只要你有責任感去完成工作,那就可以了。後來想想,更確切地說的話是“態度”啊,而有責任感就是“好態度”裡面的其中重要一環。

雖然最近發生一些事情而對這篇文章特別有感而發,可是遲放工了,還是等明天還是甚麼時候再多寫吧。不過,極力推薦這篇給大家,尤其對於剛出來或就要出來社會的朋友。寫的東西也許老掉牙,可是實在是太真實了。

☁ ⋯⋯⋯⋯⋯⋯⋯⋯⋯⋯⋯⋯⋯⋯⋯⋯⋯⋯⋯⋯ ☁

作者:老占
原載:YAHOO! style - 你是可以被取代的


每個人條件不一樣,有的人有經濟上的壓力,有的人因為父母親給的環境,可以等待、充實、選擇。但我認為,不管你正在做的是有選擇或沒選擇的工作,你都要認真努力地去做。天下沒有卑賤的工作,只有卑賤的人格,洗廁所是高尚的職業,清道夫也是高尚的職業。


就企業經營者來講,所用的人,都是以後有增長潛力的人,另外就是有良好的態度、願意學習,能為企業解決問題的人。小學中學大學畢業都一樣,誰比誰強呢?態度決定高度。其實我認為態度不只決定我們的高度,態度就是命運的代名詞,好的態度就是願意學習、願意與人共事、願意被要求、願意要求別人、願意與人協調、樂於助人。


我覺得很多年輕人有「賣身」的觀念,你給我多少錢我做多少事,這是錯的。像我第一份工作月薪只有三百元,我還是全力以赴,沒有去計較錢,我認為工作就是機遇,機遇就是福源,就是福氣的來源,所以你如果把工作推掉,或者放棄幫助別人的機會,就如同你把你的福氣推掉一樣。



Friday, April 01, 2011

Gmail motion



哇,gmail 竟然有這麼強大的功能。以後坐在電腦前面也可以運動運動咯。





嘿,中招了嗎?當然,我家有人中招了,還在我旁邊揮手搖頭的,笑死我了。

ⓔⓝⓓ

Thursday, March 31, 2011

“血”淚史

話說我本來就不是天生麗質好皮膚,要油光滿臉?我有!要草莓鼻?我有!要可裝灰塵的毛孔?我有!月球表面凹凸洞?對不起,沒有,我還沒有爛到那種程度去。

所以呢,一直以來都很想去facial,可是基於沒有多少個錢,所以一直到現在真正打工了,才開始這段“血”淚史。

要開始“血”淚史,就得從吝嗇開始。其實就算是打工了也沒有主動把自己送入虎口,因為都不捨得花大筆錢去做facial。只是某次在shopping mall 裡面看見某牌(倫敦雲南好朋友)在promote--10块錢洗一次臉。然後我就心想去試試吧,趁promotion 試試吧。不過,在試之前,還是很精明地上網做research,看review。哇呀,不得了,好爛的評語,很要不得的服務態度。然後告訴自己,千萬不要上當簽這個簽那個。

好啊,毅力有了,就去吧。洗完了過後,果然,拉你到房間,開始推銷動輒幾千元的配套。然後我說我剛畢業沒有錢,對方立刻說替我想辦法,然後問經理可不可以給我學生價,半價,哇,二話不說立刻給。然後我說,我要一天時間考慮,再看我皮膚有沒有敏感。對方又說絕對不會有問題。最後,我留下一百元說我還是要回去看皮膚適不適應。

Thursday, March 24, 2011

真正的郵購 **ㄟ( ̄▽ ̄ㄟ) 

從前有一本服裝雜誌,出現在小新的某某朋友家。由於封面漂亮,簡單剪裁可是又不失創意的服裝設計以及漂亮的照片促使小新醜陋的年頭油然而生--他把雜誌帶回家然後再也沒有還給那位可憐的朋友。

就這樣,促成了我對這本雜誌的認識。看呀看,衣服簡單,可是都有一些漂亮的細節。不過啊,是日本網站,全日文,也貌似不見海外郵購,再加上價錢不是那麼的“怡人”(雖說那根本是日本一般或稍稍高於一般的消費水平,誰叫我們是低消費國),最後只得個【望】字,然後是淡忘。這本讓我有美好記憶的雜誌叫《haco.》

多年以後,也大學畢業了的某天(就是找工作又找不到最閒的時候)要替小新上網搜索一些東西。然後無意間,找到了一個website,是香港代理的日本郵購網路商。一進去看,從此以後我的錢包就永遠都沒有飽飽的時候了。

不得了啊。不只讓我找回《haco.》,還有許許多多和haco. 同一母公司(Felissimo)的商品琳琅滿目,讓我花好多好多時間去瀏覽。更重要的是--Delivery to Taiwan and Singapore now available。我的天啊,可以寄來新加坡,終於可以買到那些漂亮又不會和別人撞衫的衣服了,畢竟,請問不逛topshop 的我,還能逛甚麼衣店?根本放眼望去,不是走topshop 風就是走韓風(其實都是台灣大陸翻的韓風)。

哇哈,超爽!要買的東西一大堆,不過礙於資金有限,最後買的就只有一兩件。沒辦法啊,好貴。普通一件衣服4000 yen,差不多S$64了,T-T。除了買東西,我還訂了雜誌一本(其實就是漂亮的catalogue),來看看照片吧:

第一次來的包裹,只有雜誌。可是超超超開心,第一次從日本受到東西呃。**ㄟ( ̄▽ ̄ㄟ) 

怕輸又怕死 by 鄭丁賢

拍手叫絕!套我那位前幾天才從東京回來的朋友在日本機場的心情:“⋯意外的是机场没有人潮,很冷清⋯⋯”。然後抵達新加坡的時候在fb 的留言:“已经抵达真正的人间炼狱⋯⋯”。如果有興趣,還可以到這裡看他從東京回來寫的《东京的口罩》。

☁ ⋯⋯⋯⋯⋯⋯⋯⋯⋯⋯⋯⋯⋯⋯⋯⋯⋯⋯⋯⋯ ☁

作者:鄭丁賢
原載:星洲日報評論 - 怕輸又怕死


一個強烈的對照:

受到輻射威脅的日本災民,井然有序的排隊,等候領取食水、糧食等救濟物品。

沒有輻射威脅的中國民眾,瘋狂搶購“抗輻射”鹽;大小城市商店內的鹽巴一掃而空,價格被炒高數十倍。

彷如世界末日,就靠鹽巴續命。

食用鹽賣光了,商家把不能吃的工業鹽拿來賣;很快的,連山寨鹽、假鹽都出現在貨架上。

中國人相信,要多吃鹽,鹽含有碘,碘可以抵抗來自日本的核輻射。

俗話“我吃鹽比你吃米多”,講了千年,如今終於成為事實。

Thursday, March 17, 2011

別把善意變成惡意 + 談核色變 by 鄭丁賢

三月十四日,我收到從馬來西亞的親人的訊息:

“BBC新聞台消息:⋯⋯輻射外泄搶救失敗⋯蔓延至亞洲區域國家⋯下午四點抵達菲律賓⋯⋯”

當下感謝這位親人,想立刻回短信道謝,然後轉給其他人。不過,突然又想到,在轉之前還是先去看看新聞,當時是晚上8點左右。

後來,9點12分,又收到新加坡一位朋友的訊息。一模一樣的內容,不過是英文版。心裡稍微寒了一下,難道真的來到這裡了嗎?不過,還是沒有回覆,也沒有轉發,心裡想著要到新聞網站看看是否有這樣的新聞。

然後瀏覽星洲日報。呃,沒有呢。好,既然是BBC,就到BBC網站看。呃,還是一樣沒有咧。唔,應該有人造謠,還是持觀望態度,不要亂亂轉發吧。

然後就是每日例常瀏覽的fb。看呀看,突然看到那個傳短訊給我的朋友的status 寫到:“給前幾分鐘前收到我簡訊的朋友。”然後是轉載了一個網頁,證實剛才的那個短訊是虛假的。

當下突然覺得那個朋友很不應該。雖說他出於好意,想要第一時間把重要的訊息傳給親朋好友知道,可是錯誤的訊息通過手機轉發,可是澄清只在fb。那,如果我沒有查新聞,然後也剛好沒有上fb看到她status,然後就轉發,我豈不是成為製造恐慌的一分子?

Tuesday, March 15, 2011

請幫助他們

如果您有能力的話,請幫助他們。我捐了,哪怕不是很多。下文轉自駐新加坡日本大使館官网

Information on support and donations for quake and tsunami victims

The Government of Japan is making all efforts to assist residents and citizens of the affected regions with their recovery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Tohoku district - off the Pacific Ocean Earthquake. We deeply appreciate your generous intentions to provide help to those who are affected by the disaster. 


Information on how to donate to disaster victims and support for those who are seeking help to locate loved ones in Japan are given below:
  • Monetary Donations
    To donate via the donation channels provided by the Singapore Red Cross Society (SRCS), please click here.

    Individuals and private companies can also directly remit their donations by choice in support of
  1. Disaster victims
    Name of Bank: Sumitomo Mitsui Banking Corporation
    Name of Branch: Ginza
    Account No. : 8047670 (Ordinary Account)
    Swift Code: SMBC JP JT
    Payee Name: The Japanese Red Cross Society
    Payee Address: 1-1-3 Shiba-Daimon Minato-ku, Tokyo JAPAN 
  2. The Japanese Red Cross Society for their rescue activities in this disaster
    Name of Bank: Sumitomo Mitsui Banking Corporation
    Name of Branch: Ginza
    Account No. : 8047705 (Ordinary Account)
    Swift Code: SMBC JP JT
    Payee Name: The Japanese Red Cross Society
    Payee Address: 1-1-3 Shiba-Daimon Minato-ku, Tokyo JAPAN 
"Restoring Family Links" Service
Singaporeans and Japanese residents who have diffculties locating their immediate family members due to the disaster can call the following hotlines provided by the Singapore Red Cross Society:
Hotlines: (+65) 6334-9152 / 6334-9153 / 6334-9154 


Support Information


  1. Japan has received tremendous support from governments worldwide in terms of rescue and recovery missions including the search for missing persons, and because of the difficulty of assessing the extent of damage, we are unable to request specific help from NGOs worldwide. 
  2. Information will be made available here once we know what kind of assistance and support are needed from NGOs worldwide.
  3. The logistics involved for receiving relief supplies are currently being set up and information will be announced once available.
We thank you in advance for your generosity and kindness.


ⓔⓝⓓ

Wednesday, June 30, 2010

我看《佐賀的超級阿嬤》

都已經這麼多年了,終於在這兩個星期裡面,看了《佐賀的超級阿嬤》,《佐賀阿嬷幸福旅行箱》,感動。


以前偶然在報章上介紹書籍的版位時看見,是一本生活化,可是卻處處有感動的書。書裡頭記載的是作者從前小時候寄居在阿嬤家時和阿嬤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平凡的故事發展情節?可是卻因為這位“超級阿嬤”而變得不平凡。故事也從作者昭廣(作者原名,不過藝名為島田洋七)母親因無力撫養而將他送到佐賀請阿嬤幫忙開始。

為甚麼是“超級阿嬤”?

話說一開始見面,原本期待著一個面容慈祥的老奶奶和他說:“讓我們一起加油吧”的心情卻立刻被沈默嚴肅的阿嬤給打破了。一開始就板著臉叫從來沒有煮飯的昭廣自己燒飯,不然就沒飯吃。

雖然嚴肅,可是後來的阿嬤也漸漸表露許多含蓄的貼心以及她獨特的生活哲理。昭廣也就展開了與阿嬤困苦中充滿歡樂和感動的日子。

裡頭真的有許多阿嬤名言是讓人哭笑不得,放在這個佐賀阿嬤當時的情況上時,又讓人感動。

昭廣與阿嬤的神奇對話:
「阿嬤,我英語都不會。」
「那,你就在答案紙上寫『我是日本人』。」
「可是,我也不太會寫漢字。」
「那你就寫『我可以靠平假名和片假名活下去』。」
「我也討厭歷史……」
「那就在答案紙上寫『我不拘泥於過去』。」


超級阿嬤教你輕鬆省下三餐:
當我小學三年級放學回家,書包還沒放下就嚷著:「阿嬤,好餓哦!」
可是家裡那天一定什麼都沒有,外婆冷不防回我一句:「是你神經過敏啦。」
窮極無聊的我嘀咕著:「幹什麼好呢?出去玩吧!」
外婆竟然對我說:「出去玩肚子會餓,睡覺吧!」
才下午四點半耶!但是天氣太冷,我乖乖鑽進被窩,不知不覺睡著了。
可是,晚上十一點半還是餓到醒過來,搖醒睡在旁邊的外婆:「我真的是肚子餓啦!」
這回她卻跟我說:「你在作夢!」
好不容易撐到天亮,心想終於可以吃早餐了,沒想到外婆竟然說:「早餐昨天不是吃過了嗎?趕快去上學,學校有午餐可以吃!」

節錄自《佐賀的超級阿嬤》。

好笑的是,我在National Library 和Bukit Merah Library 看了《佐賀的超級阿嬤》和《佐賀阿嬷幸福旅行箱》偶爾都會看到忍不住流淚(我知道有點誇張,可是我是容易流淚型嘛)。在那些圖書館,其實旁邊就坐有不少人也在看書,所以搞到我很不好意思的偷偷用紙巾。也許那些人看到我泛紅的雙眼,大概會想:這神經病,哭成這樣。如果我是自己在房間看,也許會痛哭也說不定,哈,在公眾場合要忍著實在太辛苦了。


對了,都只提《佐賀的超級阿嬤》,《佐賀阿嬷幸福旅行箱》呢?後者可說是前者的續集,述說作者長大以後的愛情和出外闖蕩事業的故事。雖然還是有阿嬤的出現,不過阿嬤轉為配角,更多的時候是在講述作者的事業篇,有感動和歡樂的部份,不過卻不及《佐賀的超級阿嬤》這麼好看和經典。

其實,這兩本書(尤其是《佐賀的超級阿嬤》)是一本很輕鬆的書,一下子就可以看完了。裡面出了有很多搞笑開心感動的部份,更多時候給了我許多生活哲理(多得我都無法一一記起)。

所以,很多時候,如果可以持有佐賀阿嬤那種豁達心境去面對一切,其實甚麼事情都不會難過。像她說的:很多生病的人想要痊愈,那些好好的人去自殺豈不是很奢侈嗎?

當然,我更喜歡這句:

“何必在乎那一個人的眼光,轉身過來,還有一億人。”(大概是這樣。)

酷!


p/s:天啊,我大學四年看的華文書不超五本(夠頹廢),現在一口氣看兩本,爽!




ⓔⓝⓓ

Wednesday, June 23, 2010

认真对待食物 by 梁文道

這句話令我感動:

“你的種子將在我的體內生存,你明日的花蕾將在我心中開放,你的芬芳融入我的氣息,你我將帶著喜悅共度每一個季節。”

☁ ⋯⋯⋯⋯⋯⋯⋯⋯⋯⋯⋯⋯⋯⋯⋯⋯⋯⋯⋯⋯ ☁

作者:梁文道
原載:梁文道的博客 - 认真对待食物


有時我得向人特別解釋:不要看我在美食雜誌寫東西,就以為我是個美食家。不,我只是一個對食物很認真的人罷了。一個對食物認真的人當然也可以是美食家,但兩者還是不盡相同。美食家要有更好的品味,懂得分辨最細微最難以言語形容的味覺差異,能夠從一道菜的色彩與氣味洞察到廚房裏頭究竟發生過甚麼事。他往往還要有股不能抑制的熱情,被美味的渴欲所驅動,不知疲倦,無有魘足,甚至忘卻一種食物除了帶給食者味覺上的滿足之外,還能剩下甚麼有意義的使命與質素。那麼,對食物認真的人又是種怎麼樣的人呢?

我在一份雜誌上看見台南小吃專輯,裏頭自然少不了有名的牛肉湯。台南人通常把它當做早餐,商家清晨四五點鐘開始營業,頂多賣到十一點就要脫銷休息了。除了那鍋湯底,這種涮牛肉湯的最大特點是其肉料的新鮮,最誇張的店家會在肉牛被宰割後的短短數小時內把它送到客人碗中。

一個月前,我在台南講課,天天都和同事嚷著要早點起床吃牛肉湯。一位當地人自願做我們的盲公竹,領我們去找台南第一牛肉湯。可是,在出發前的那天晚上,他卻毫無惡意,一臉誠懇地向我們告白:“我帶你們去吃,但我自己就不用再試了。你們見過殺牛嗎?真慘呀!原來它們真的會哭!牛真是太有性了,還在排著隊,就一大群牛哭起來了。看過那場面,我就再也不吃牛肉了。”

也許你會嗤之以鼻。但是在我的心目當中,這個朋友就是一個對食物很認真的人。不要誤會,他很喜歡美食,只不過食物於他有比美味更多的東西。他認真看待食物,所以會注意到食物在成為食物之前,首先是個生物。他注意到牛這種生物不只好吃,而且會哭。就是會哭這一點蓋過了它的美味,佔據了我這位朋友的大腦,震撼地重塑了他對牛的情感與認知。

沒有一種食物不是生物,人必然要靠其他生物過活,這是註定了的。問題在於我們如何面對這點非常淺顯卻又非常容易被遺忘的道理。你不用放棄進食,自殘至死,你甚至也不用持素齋戒。你只需記住這一點,然後嚴肅沉思其中的奧義,想出對應的方法。

部分北美原住民仍然保有打獵的傳統,以弓箭瞄準天上的飛禽,用長矛刺穿林間野豬的心臟。你會覺得他們很殘忍嗎?以為他們要比你吃冰櫃裏雪封的雞腿,與膠袋中分片的火腿凶蠻?沒錯,他們的雙手沾滿了刀刃由動物軀體拔出時所濺射出來的帶泡血液。可是,他們同樣會用這雙手去為一切死去的獵物祈禱,希望它們重新複歸大靈,又或者儘快回到自然的迴圈。更奇怪的是他們會崇拜自己的獵物。他們不只仰仗獵物的血肉維生,同時在進食之前讚歎其生前的雄偉美麗。這些獵人清楚知道自己吃的是生物,而且還知道生命的美好,以及無可避免的殘酷。

這讓我想起了紀伯侖(Kahil Gibron)的名著《先知》,其中的先知曾經這樣教導弟子:“當你們宰殺一隻畜禽,你們應在心中對它說:‘現在屠宰你的力量也將屠宰我,我同樣也會被吞食。因為把你送到我手中的那一規律也將把我送到更強者的手中。你的血和我的血都不過是滋養天國之樹的汁液。當你們用牙齒咀嚼一隻蘋果,你們應在心中對它說:‘你的種子將在我的體內生存,你明日的花蕾將在我心中開放,你的芬芳融入我的氣息,你我將帶著喜悅共度每一個季節’”。

認真對待食物的人也許不吃素,甚至會手刃獵物。但是在我看來,叫滿一桌菜,然後再將它們倒進垃圾桶,恐怕才是件更殘忍的事。


ⓔⓝⓓ

Monday, June 14, 2010

我愛她簡單的嗓音

就是想要放一下。第一次聽她的歌是因為小新讓我看一部日劇--《ゴンゾウ》(Gonzo)。那是一部很久以前的戲了,我也不是最近才看。只是為甚麼現在又提起呢?因為它的主題曲真的是太好聽,所以偶爾都會開來聽聽。

感覺是很奇怪的。每次開場的時候那個吉他的聲音總會讓我起雞皮,可是我卻是那麼的喜歡那個音樂。每一個音都會震撼到心坎去,大概也是因為這樣所以才會起雞皮。再聽下去的時候,我就會感覺越來越舒服,然後不知覺跟著一起哼(不是搞優雅,是沒辦法,如果懂歌詞早就唱了。(≧∇≦) )

ゴンゾウ》。故事節奏較慢,可是可觀性還是不低的。


我和小新的 fav song!

今天又回來聽一聽這首歌,然後就順便聽聽她其它作品,才知道她走實力派,寫曲填詞一手包辦。後來又發現她5月的時候才推出一張新的專輯,《線路》似乎是裡面的主打呃,也滿好聽的。


《線路》MV。小谷並沒有華麗的妝容,可是有一把感動人心的樸實嗓子。


後來又再聽聽其它舊歌,然後又發現另外一首簡單得令人感動的歌曲:


《明日からではなく》




她叫小谷美紗子(Odani Misako)。




ⓔⓝⓓ


Monday, June 07, 2010

《Galileo》和夕陽工業

哇。離開部落格已經好久好久了,真是對那些偶爾有來看看的朋友很對不起(你,是啊,沒錯,就是你啦,真是不好意思)。

其實呢,也不是不要上來update。只不過畢業之後沒多久就搞了一個“修行記”,和一起奮戰4年的朋友一起去越南和柬埔寨修行。照片老早post 到 FB 了,不過要圖文並茂,就得再給我多一滴點耐性。

修行回來,雖然文化衝擊很大,不過整個人變得【懶蟹蟹】,沒有開工,整天窩在房間。然後偶爾看一下日劇,還要是很舊的一部--《Galileo》。小新看見,然後就問甚麼戲。我解釋說:“一個天才物理學家協助警方破解刑事罪案的日劇。”小新眼睛一揚說:“唔!這不是和最近某港劇很接近。”“沒錯。那個叫《彈琴說安》。基本上是一樣的東西,那天看報導訪問《彈》男主角的時候記者也有問抄襲的問題,不過男主角說《彈》是愛情故事為主題,以物理和警察故事來包裝,跟《G》是不一樣的。”(聽了解釋,【好似系咁】,不過還是不懂,到底故事差在哪裡?)

《Galileo》

後來,我就看一下《彈》。然後發現,刑事案件固然不一樣,可是男主角的角色塑造還是很相似的,劇中各角色之間的關係也挺類似。不過當然,港劇比較特別的地方,就是加入一些搞笑元素啦(不是一些可以搞笑,可是看了卻很想笑的東西)。例如:男主角突然想到解決難題的方案,然後隔壁的督察就說:“【哈,一睇你個樣就知你有獎攞。】”

-_-||| 。甚麼有獎攞??結果,這個東西還好一陣子被小新拿來搞笑,時不時突然沈默思考,然後眼睛一睜,過後再扮隔壁那個角色說:“【哼,一睇你個樣就知你有獎攞,有獎攞。】”

還有一點,雖然我知道,不過我沒有說出來。倒是小新頂不順說:“為甚麼這個天才物理教授天天這麼得空,不用教書啊、做自己研究,然後幫警察破解棘手犯罪手法的?”倒是日劇裡面,福山雅治還會說:“我要授課了/做研究,不得空老是替你(柴崎幸)解決罪案。”

結果,看了一兩集《彈》,感覺都是那種千篇一律的港劇愛情故事,也懶得再看了。雖然《G》節奏也沒有很快,不過還是覺得不錯看。有一次,它還一度讓我想回去復習一些簡單物理的知識呢~ (≧∇≦)

不過,還是感慨咧。最近逛街都會發現,韓劇風吹個沒完沒了。是潮流嗎?還是說韓劇真的這麼好看呢?我個人真的不是很喜歡韓劇那種拖拖拉拉,沒有甚麼新意的情節,也不太喜歡韓國人演戲的那種誇張(其實後來發現,韓國人本身平常自然說話就是這樣吧,並沒有在戲劇中可以誇張化,只不過對平常看慣要嘛內斂,要嘛超誇張的表情動作的我來說就有點“誇張”)。所以,除了年少時看過幾步韓劇之外,我就再也沒有看過了。

日劇中雖然也不是常常都有水準之作,可是我還是覺得有不少都算誠意之作。可是感覺,日劇像夕陽啊。一個國家的發展似乎可以從一個國家的娛樂行業中看見縮影。日本的政治和經濟可以說亂七八糟,而娛樂行業也從黃金時期慢慢沒落,拱手讓給了韓國。而你看韓國,雖然總統不獲好評,可是這個國家的經濟還是蒸蒸日上,產品越來越贏得大家口碑,娛樂行業更是風靡許多國家。

【夕陽咪咁快落去啊~】

儘管如此,面對這似乎要西下的紅紅太陽,我還是說:有好料,我還是支持的。

因為?因為我並不是一個追從潮流的人。(≧∇≦)



ⓔⓝⓓ

Monday, May 10, 2010

《Smile》


前天和昨天,我把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一部日劇上面。

劇名為《Smile》,所以我滿懷歡喜地去看。結果⋯⋯稀裡嘩啦,眼睛腫得不行,最後的視野範圍一度只有平常的一半。可是,真的好看。

我並沒有追日劇的習慣,只是偶爾聽見有人推薦,才會去看(這部也是如此)。所以,基本上日本明星我認識幾個,可以告訴你,十根手指數完。像這一部日劇,主演的人是松本潤,新垣結衣和中井貴一,而我只認識女主角新垣結衣。

男主角的遭遇真的的是誇張的慘(非常戲劇化),有時候我也覺得男主角演技有點過火。反倒是男配角中井貴一很自然呢。至於新垣結衣,清新美女一位,不過不失,有時候也好可愛。不過,故事還是接得挺不錯的,配樂也不錯,因為總會替男主角擔心下一分鐘會不會又遇到甚麼慘事。

說回劇情吧。套劇裡每一集都會重複的一句話:⋯⋯這個男人以他壯烈的方式為我們陳述愛與正義的故事。其實,說的是一個日本土生土長的日菲混血兒遇到的偏見與不平等對待。

其實偶爾挺有感觸的。劇一開始就由男主角述說:“I have a dream.”(馬丁路德的名言),帶出整個故事主題:就算遭遇到再不平等的待遇也要奮鬥下去,直到有一天,大家能夠不分膚色地和睦共處。然後想到去年鬧得沸沸揚揚的大選,其實就是要為實現這一個夢想所踏出的一步。

不過,話說回來,好想說,男主角化妝師功不可沒啊,再加上那個放浪不羈的頭髮和服裝,簡直像外勞。不過,如果可以當一個這麼帥的外勞,那你要不要?(≧∇≦) 其實,剛開始我也沒有覺得他特別帥(只是帥咯),大概就是因為那一頭邋遢頭。不過,到了最後,他終於服刑滿期,從監獄出來時候頂著一頭短髮時,當下那刻覺得他簡直就是帥死啦!

超像外勞的 look。

短髮就去掉不少外勞味,感覺還挺清新。

差遠嗎?

再來一個最近的王子look吧。

最後,送大家好聽主題曲一首:

ありあまる富 by Shiina Ringo

ⓔⓝⓓ

Saturday, May 01, 2010

雨傘情結

有好幾次了,和同事去吃午餐。烈日當下,我們用走的到食堂去。然後同事說:“好晒噢!下次我要用傘了。”然後我說:“我敢打賭你並沒有帶傘上班。”哈,果然。

就說嘛,在這種晒得要命的國家,卻沒有多少個人有這樣的習慣,打傘出門。當然,我也不例外,儘管我有一把非常小巧的傘。

其實不知道從甚麼時候開始,我覺得自己對雨傘有份執著。我想,大概是從某某MV 男女主角在雨中撐那種透明的傘的時候開始覺得,那種感覺很美。

很多人都會嫌大傘不方便,可是我卻不喜歡那種小巧方便携帶的雨傘,如果是擋陽光,還勉強可以,可是如果下起雨來,一點用都沒有。因為在馬來西亞下的雨,十之七八都是傾盆大雨(真的,那些你以為算小雨的情況對許多外國人來說已經是大雨了)。所以,當我對別人說我不喜歡那種可折式傘,別人都脫口而出:“那個比較方便呃~”

是啦,是比較方便。可是我總覺得撐可折式傘多少有點老土,可是長傘就不會了。很奇怪對吧?長傘那種美,就好像長傘是位身材高挑的優雅女士。所以,我愛長傘,儘管我不曾擁有。

其實我不是很明白。明明馬來西亞是赤道國家,陽光充足[到不行],也不定時地下雨。可是卻不見有人投入在雨傘這個行業,在提供功能的同時,也改良設計,讓人就算在雨天原本狼狽避雨的時刻,也可以變得美麗和優雅。

這,讓我想起某天,約好和小新在某個地方見面。抵達目的地時,下起雨來。然後收到小新簡訊。

新:Honey, do you have umbrella?
我:No. I reached. Just aligned from bus stop.
新:... I come to pick you up.

不過,我還是冒著雨,從巴士站走了出來。沒多久,就見一熟悉身影,撐著一把雨傘,朝我走過來。

那一刻,我會心一笑。感覺,一個人來為你撐傘,其實也是一種幸福。

所有照片,來自 w.p.c
我最愛這把了,貴婦風格!好想好想好想⋯⋯要!


這把也不錯啦。

這把很優雅噢,不過是陽傘。


好像陽傘比較有發揮咧。


再來一把陽傘。


其實有感而發,都是因為最近就在雜誌看見一個雨傘廣告,日本的 w.p.c , 就好想說:日本的美眉,你們怎麼那麼幸福?其實價格挺貴(對當地高生活水平的人來說,當然是正常價),一把至少要 2000円,折合馬幣約RM70。在這裡,大概沒有多少人會付這個價錢?

也罷,哪天去日本,要帶一把回來。還是,有人懂日文,又有意要网購(只怪自己沒學好日文,也不懂他們有沒有海外送貨服務)?我可以搭順風“機”/“船”?(≧∇≦)


後記:後來發現,那些產品都是 Made in China。怎麼我們的 Made in China 和別人的 Made in China 有這麼大差別?





ⓔⓝⓓ

Tuesday, April 27, 2010

我愛的護膚品

這一篇,應該在半年前就要出現了。不過當時覺得可以等一等,結果就等到了現在。

故事從半年前還要前一段時間開始,小新的同事就和他聊天,說自己的另一半用了某個別人送的A品牌東西,每天擦擦擦,結果幾個月過去,原本很狀況不好的臉竟然改善了不少。然後,小新就做了一個決定。

然後到了我生日那天,我收到了我厚重的生日禮物:一系列的A品牌產品。其實說是一系列,不過裡面只有洗臉的、化妝水和泥狀面膜,缺了滋潤霜。原因是,東西好貴,只是那少少幾樣東西,就已經超出小新的預算。然後沒有辦法,為了試全套,我自己跑去買了滋潤霜。

這個A品牌呢,其實並沒有很多人知道(不過,越來越多人懂了),在馬來西亞,只有Bangsar Village II 和 One Utama New Wing 那裡有獨立櫃台。其它的時候要找,還是可以在某一些 Parkson 護膚品部門找到,例如 Pavillion。

它名字叫 Aésop

謝謝小新,帶給我的新體驗。

當時拍下了照片,可是一直都沒寫。只是因為,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這麼好用嘛,或許,等我用了以後再一起寫個使用心得好了。

沒想到,一等就到了我把化妝水和滋潤霜都用完的時候。其實,想想,這個產品是比我往常用的貴許多,可是它勝在一瓶可以耐很久。平常的產品大概3-4個月就得買新的了,可是這個牌子竟然可以撐接近半年,哇噻,其實折算回來,也算還ok,不是嗎?不過,能撐這麼久,部份(部份,不是全部!)原因是自己礙於東西很貴,所以不捨得大把大把地往臉上塗。

我是油性肌膚,所以毛孔粗大和黑頭是我最大的困擾。所以選用的Aésop 產品都是給油性和混合肌膚用的。

先來說洗臉:Amazing Face Cleanser。

對於護膚產品低觀察力的我很多時候實在不知道它們有甚麼差別。一天到完聽那些售貨員說甚麼有這個有那個,用了以後還不是這樣。不過,這個先臉液我一用,還真的感受到它的差別。第一次用的時候,擠出來透明的液體,散發草本清香的味道,唔,感覺很不錯。泡沫不會很多,可是卻還是可以感覺洗到整個臉。最重要的點是:沖水以後抹干臉,我發現我的臉還是有那種溼溼的感覺,完全不像一般肥皂洗完後的肌膚,一陣乾爽。而我覺得這就是這洗臉液最大的好處:洗掉污垢和油脂,可是還是一樣很保溼。

再來化妝水:Bitter Orange Astringent Toner。

其實對於這個,我並沒有甚麼感覺呃。除了有很好聞的橙味,我就沒有辦法很好說出它比其它我用過的產品的優越之處了。

然後是滋潤霜(其實也是液體):Oil Free Facial Hydrating Serum。

我還蠻喜歡這個東東的。很多時候滋潤霜都是以膏狀為主,而這個呢則是液狀。所以,最大的差別是塗上去以後,感覺很清爽,一點都不黏(話說我最怕那種塗上去黏死了的東西,很黏也意味著我的臉開始油了)。而且味道很好聞,塗上去感覺好舒服。

基本上,Aésop 都會集中在一些基本保養步驟:清潔、收縮、滋潤。所以買它產品,並沒有又來個甚麼 emulsion,然後又來個 essence,一大堆的。就算有類似 essence 的一些產品,也不是列入每日保養的步驟裡頭,而是偶爾有需要的時候塗一塗。所以懶人(如我)倒是挺適合用這個牌子的,洗臉後要擦的只有兩樣東西。

還有一個我的最愛沒說:Primrose Facial Cleansing Masque。

我超愛這個泥狀面膜。老實說,第一次打開的時候覺得這個東西好難聞,因為裡面有一個香料植物叫Ylang Ylang 的。然後敷到臉上去,啊~好辣,整個臉感覺就發燙。可是忍了10分鐘以後左右,我以為洗掉面膜以後臉會紅紅的,可是沒有,那,那種燙燙的感覺並不是過敏。而且,我發現用完以後,臉好滑,摸起來超爽,而那些本來不平的地方,就可以感覺到有小粉刺,然後用手輕輕一挑,那些東西就脫落了。當然,鼻子的黑頭並不會這樣,只是我也發現,黑頭有很明顯地跑出來的樣子,所以要擠都變比較容易了。哇,這面膜好神奇,喜歡死了。不過啊,最大的壞處就是每次用了要洗,如果是敷的就好了(真是超懶)。好啦,其實不是敷的也好,因為這樣可以用比較久。由於每次使用只需薄薄一層,所以現在我用了上30次,可是也才用了半罐,這樣除起來,比很多廉價面膜還廉價咧。說回味道,雖然開始覺得很濃,可是用用下,也習慣了,偶爾還很享受這個味道。哈哈哈哈。

唉,裡面有兩樣東西用完了,產品的好再加上我的虛榮心(就是認定好貨要代價)促使我上個週末忍不住自己跑到新加坡 Orchard 的 Ngee Ann City 裡面添貨。唔,不知道之前是在 Parkson 買的關係,還是說在馬來西亞都是一樣的服務方式,這一次到的 Aesop 店拿的是比較特別的麻布購物袋,而且店員還用紙把那瓶大瓶的化妝水裹起來。再來就是拿使用品的時候啦,店員給了我他們家的磨砂產品(Tea Tree Leaf Facial Exfoliant),是茶樹的粉妝物,讓你混合在洗臉液裡然後再磨砂,是比較特別的產品。

麻布袋,可愛(我也不明白為甚麼是這個形容詞)。

新成員⋯⋯

話說化妝水和滋潤液用完,我補回一樣的化妝水,不過卻購入另外一個滋潤霜(Mandarin Facial Hydrating Cream)。暫時沒有甚麼好說的,只能說愛屋及烏,我對這個也是橙味的滋潤霜挺有好感。雖然沒有滋潤液那般清爽,不過也還是不會很黏。

總的來說,皮膚並沒有因為它而變很好,因為我還是認為,要變好,要定期去美容院做深層潔淨(不是不能在家做到,只是我個人是辦不到)。不過,它讓我知道,保養皮膚原來也可以很舒服。而且,Aesop 還有出護手霜、洗髮精、香水等東西,不過我還沒有經濟能力去嘗試啊。也許以後可以試試。哈,又來了,虛榮心。

後記:在那些小小使用品上總有這些句子:

Art is never finished, only abandoned. Leonardo da Vinci
Too much of a good thing can be wonderful. Mae West
Love is suffering. One side always loves more. Cathenne Deneuve

好像很玄的樣子。

再來一些國外 Aésop 店面照片:

Melbourne, picture source: http://www.thecoolhunter.sg/stores 

Sydney, , picture source: http://www.thecoolhunter.sg/stores 

Zurich, , picture source: http://www.thecoolhunter.sg/stores 

Adelaide, , picture source: http://www.thecoolhunter.sg/stores 

Singapore, pic source: http://coolboom.net/tag/store/ (這不是我去那間。)


馬來西亞的,期待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