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y 19, 2010

到新村二日記

今天[星期二]先去打租房的鑰匙,兩把普通鑰匙,才RM5。可憐的T先生打一把鑰匙就要SGD4。然後到新村某茶室吃雜飯。近年新村的茶室林立,一個新村可能幾百戶人家,可是茶室卻超過20間吧(還不包括那些獨立攤子賣飯、面的檔口)。爸爸說大家都懶惰煮,所以有需求,永遠不乏客人。我倒覺得,部份原因是因為這些檔口出現了,原本想煮的都變懶惰了,也來光顧。

吃得我肚子快撐破,接著到老家上香給公公。

遇見叔叔嬸嬸。再看老家,那條後巷房間幾乎變成儲藏室,想要更進去,可是小腿感覺到蜘蛛網的布网,所以掉頭離開。這間老家,外型沒有改變,可是室內裡頭開始一點一點在改變。彷彿,這是一間出租出去的房子,出租給他們一家人,因此,沒有感覺到這個間屋子和這個家有能融合氣氛。

屋外種的植物倒是很整齊,韭菜也到時候收成了。叔叔說:“割下吧,要不然葉片也要發黃了。”拿了一把小刀,蹲下收割。唔,我還是第一次割韭菜。剛開始我割得太高,爸爸叫我割下點,從根部割起,刀碰泥土就對了。我問為甚麼,爸爸說根部也可以吃啊。可是心想,那也差不了多少啊(才那不到 1cm 的差別)。後來,他又說,割最根部,新長出來的葉子才會美。噢,那才是真正的理由嘛。割呀割,結果發現躲在裡面乘涼的馬陸,遇著陽光,拔腿就跑。雖然它們曾是小時玩伴,不過現在碰著它們,心裡還是感覺挺 geli (雞皮疙瘩的意思)的。

總算割完,然後帶著它們回家,再把黃掉的葉片拔掉,收進冰箱。

韭菜,不是很常會在別處吃到的東西(至少不曾在新加坡吃到,在KL 一帶也甚少遇見),好像就廣西人比較懂得用。我們煲湯(也不確定自己有沒有喝過),拿來煎蛋,釀豆腐摻進餡裡,當然還有最具廣西風味的“味唸”雞(廣西話發音為:mi3nam2)。其實呢,是白斬雞配上用韭菜為主角配少量蔥蒜薑而做,稱為“味唸” 的調味配料。我小時候可以一碗白飯,不必任何菜餚,加味唸吃完。結果長大一些與親戚聚會有味唸出場的時候,親戚都會提我這項“創舉”。

這真是一個不只特具家鄉味的物品,也是充滿兒時回憶的料理。

韭菜,從別處借來的照片。

pic source:光明日報 
味唸就是左上方黑色小碗內的東東啦。看起來是沒怎樣,可是真的很好吃啦!

☁ ⋯⋯⋯⋯⋯⋯⋯⋯⋯⋯⋯⋯⋯⋯⋯⋯⋯⋯⋯⋯ ☁

今天是星期三。今天比較早起來,大概9點多些。原因除了是不想每天睡到日曬三桿,也是爸爸昨天提及說要總想和我去小學同學媽媽的面檔吃面,可是我睡醒時別人都要收檔了。不過,醒來,卻未見爸爸邀我吃面。然後媽媽蒸即食糯米雞,想著那就是早餐了。沒想到後來媽媽叫我跟爸爸和一個伯伯吃早餐,而我就跟去了。也沒想到爸爸就趁機建議到那面檔那裡吃。她們都沒有甚麼改變,開始還認不得我,後來總算知道了。其實,我覺得雖然爸爸口中說每次他到這裡,她們總會問起我,所以爸爸才會想要我過去見見她們。可是我心裡是覺得,一般上打招呼,話題都會圍繞在兒女身上(如果認識對方的子女的話)。不過,這樣想,好像是薄情的自己去用自己的想法去量度別人的關心。不管怎樣,其實這也算是上一輩的優良傳統,硬有些話題可聊總比不言不語只帶微笑的招呼好。而只帶微笑的招呼又比形同陌路的擦肩而過好。

一個早餐的時間,兩個長輩侃侃相談,我只有聽的份。茶室內說話聲、沖茶茶杯碰撞聲、開關冰箱聲、閱報聲此起彼落,我也沒有很專心聽他們倆在聊些甚麼。偶爾就很專心地望著沖茶的大哥,俐落地吊起壺從咖啡顆粒中沖泡咖啡。還有一個小妹,站在窗前,把茶碟送上,或把冰盛入泡好的茶,再送給客人。看得有點入神,就是看著這些動作讓我偶爾忘卻兩老的話題。後來,又稍微進入他們話題,不能不說,從他們這些人生經驗豐富所聊的談話,多少還是能夠知道一些平常較少接觸的時事與政治動態,也算一種獲益。即時在那裡談整個小時,也還是不會覺得無聊,倒是其中一老怕悶著我,督促付錢離開。

啊,回來,慢條斯理地喝完媽媽今早煲的龍眼羅漢果,然後得開始準備去越南該帶些甚麼東西了。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